Today I Learned - 更简单更频繁的分享
对我来说,写文章其实是心理门槛挺高的一件事,会觉得得对某个事物充分了解,完全掌握了,才有动力去下笔。(虽然大概这里的文章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状态。)但也有时候,我见到了一个有趣或者有用的事物,可能是一篇论文、一个项目、一条视频,或者只是简单的一个想法,会有分享的欲望。为此写文章有些太大动干戈了,但是不将他们分享出去又有些可惜。现实生活里我有一个小群来分享这些东西,但我认为它们值得被更多人看到。
因此,在我经常阅读的另外两位创作者 Simon Willision 和 Julia Evans 的启发下,去年年底我创建了一个名为 TIL (Today I Learned) 的分类。形态上类似于微博或者 Reddit,基本上都是一个链接 + 一些简短的介绍,意图在于让读者快速了解这些事物是否对 ta 们有帮助,并将流量引导到原作者。
但创建这个分类之后,我发现自己的分享频率并没有显著上升。后来我意识到,虽然有了单独的分类,但是发布行为本身并没有简化。即使我只是想快速分享一个链接,我依然要采用和正式文章完全相同的方式:在编辑器里新建一个 Markdown 文件,写 front matter 和文章正文,预览,推送到 Github 仓库。如果这个新分类的定位类似于微博,那为什么不能像真的发微博那样简单呢?
这个月初,我调整了下 TIL 的发布方式,做法类似于 headless CMS。具体而言,在某个地址有一个简单的页面,里面有一些基本字段(标题、URL)和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,还有一个“发布”按钮。在我填充完基本信息,点击“发布”之后,会触发一个云函数,读取请求,调用 Github API 完成 Repo 内新文件的写入。虽然技术上来看这并不复杂,但却极大减少了发布的心理负担。现在当我想分享的时候,只要打开这个页面,快速把内心的感受 dump 进去,点击发布,就算完成了。
当然,考虑到 TIL 形式的分享贴所含的信息量更低,不能排除正常读者会被打扰的可能性。为此,我修改了 Hugo 的 RSS 模板,将 TIL 和正常文章拆分成了两个 RSS 源。TIL 的分享只会在单独的 TIL 订阅源中出现,以确保读者只有在明确想收到这些分享的时候才会收到。(这也是从 Simon Willison 那里学到的,他有一个名为 atom-everything
的订阅入口。)
最后是一些相关链接。希望你也能发现我的 TIL 对你有帮助。感谢阅读!